当前位置: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2021-07-13 12:25:01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

摘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思政教育理念已不断融入课堂教学改革,促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国际贸易实务》为例,介绍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进行了有效探索,旨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外贸类商务人才。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应用型本科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

1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努力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充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体现。目前,许多高校开始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但由于高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知识欠缺且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导致课程思政建设过程进展缓慢,甚至出现教师专业课讲授思政融入困难、生搬硬套政治理论及思想,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等现象,教师教学身心疲惫,导致“课程思政”改革变成了思想负担,甚至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教师育人职责的履行。因此,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系统梳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发挥专业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本科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迫切任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济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国内自由贸易区数量增多以及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从事外贸工作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但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具有较强的涉外性,需要同国外政府、企业、人员进行频繁交流并从事商事活动,难免受到他国各种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外贸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外贸专业人才方面,除了应注重专业素养之外,更应该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而《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通常设置三个学分,是《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因此,对《国际贸易实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具备从事国际货物买卖基本知识和处理进出口业务基本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为学生以后从事外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路径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师的育人职责、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教师教学水平、思政元素、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建设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国际贸易实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以单一的学科教师任教模式为主,已经无法满足“课程思政”改革需求,急需构建一支既有丰富专业知识又有思政教学技巧的《国际贸易实务》授课教师队伍。通过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激发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培训,为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提供思路借鉴;院部进行“课程思政”带头人指导,帮助专业课教师解决“课程思政”的困惑;课程归属教研室开展集体交流及集体备课,实现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优势互补;课程组组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磨课活动,全力打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基本功;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不断提升《国际贸易实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二)挖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就是要挖掘、发挥各门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课题组教师将授课内容重新整合,分为四大模块,并对应教学内容深度挖掘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最终实现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在讲授国际贸易合同条款时,不仅要讲解合同条款的内容和订立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注重长远利益。合同条款的制订要从国家、企业实际出发,切忌为了争取客户而制订一些影响未来履约的条款,从而丧失商业信誉,影响国家、企业整体形象。在讲授进出口交易磋商时,要强调发盘、接受的法律约束力,规范学生法律意识,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谨慎发盘和接受。同时要求学生注重商务礼仪,在与国外客户交往中谦谦有礼,有理有据,和而不同,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争取达成合同。在讲授进出口合同签订时,要强调国际贸易合同条款繁多复杂,稍有不慎,会严重影响我方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要求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要一丝不苟。同时还要引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外贸活动中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在讲授进出口合同履行时,要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忠实履行合同,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并强调学生重视契约精神,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节点办理进出口业务手续,及时与国外客户沟通,便客户放心,激发客户长期合作的愿望。

(三)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组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进: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师可在课前将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视频、案例、问题上传到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熟悉外贸业务技能,重视外贸职业素养;课堂教学中结合线上学习任务,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指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剖析、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并通过师生感悟分享,教师启发,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认同,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踏实务实、精益求精、团队合作、自律守约等职业素养;课后将大国贸易相关资料上传线上学习平台,供学生拓展学习,并鼓励学生在讨论区进行交流,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效果。

(四)推进《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程思政建设

将《国际贸易实务》打造为“课程思政”精品课程,从根本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后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起到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应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将素质目标融入课程任务和章节学习要求;调整课程教案,在设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结合章节学习内容,细化素质目标,并进一步根据素质目标完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更新教学课件,合理穿插与章节思政内容有关的案例、视频,做到与专业知识点前后呼应;丰富习题库,巧妙构思题目,使其蕴含贸易热点、岗位素养等方面思政内容;自编《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融入“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录制重点章节“课程思政”教学视频,充分展示思政魅力。通过以上精品课程思政建设,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库,并实现精品资源网络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结语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本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通过学校、学院、教研室、课程组的共同努力,全面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外贸类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山西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4):47-49.

[2]潘玉立,郜丽娜.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英语演讲》课程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0):3-4.

[3]王磬,郭昱辰,邹文峰.“同向、同行、同频”理念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为例[J].财富时代,2020(01):80-82.

[4]李昕.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实践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5(02):29-32.

作者:李爱萍 单位: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商贸学院